和曹操谈完之后,萧寻就决定不再管曹操和颍川士族之间那点破事了。</p>
他在外征战这么长时间,立下了这么多功劳,难道就不能趁着冬天的时候好好休息一下吗?</p>
有些事情,就算他知道该怎么做,但事情却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,也不是他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。</p>
与其给自己找不自在,还不如多多享受生活。</p>
他现在算是明白了,想要逆转历史的惯性,真的是太难了,要是不拿出来点跨时代的东西,以他的能力,还真不好说能做到。</p>
尤其是萧寻在政治方面的嗅觉,简直可怜,要是按照他之前的想法,贸然参与到政治斗争之中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</p>
所以,他还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好了。</p>
其他的事情,就不要管了。</p>
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,萧寻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庄园里烤肉、喝酒、钓鱼,生活不要太滋润。</p>
不过在萧寻生活滋润的时候,整个许都却暗流涌动。</p>
正如曹操所言,从他和荀彧决裂的那一刻起,就代表了曹操和颍川士族的决裂,双方不敢说是不死不休的局面,但也必须要以一方认错服软才能结束。</p>
荀彧身份和地位都很高,不是轻易就能动的,但是颍川士族派系还有不少人在朝中任职,而这些人,就成为了曹操重点打击的对象。</p>
颍川士族听起来挺威风,但实际上他们手里没有兵权,也没想到曹操突然之间就想要称公,根本就没来及做出应对,面对曹操的重点打击,他们根本就没什么还手的余地。</p>
他们以为依靠颍川士族的影响力,依靠他们在朝堂中安插的各种人物,就能给曹操施加压力,最终让曹操妥协;</p>
但实际上,曹操根本就没打算按照规矩出牌,也不关心颍川士族的人是否真的犯了错,有什么把柄,只要有人检举揭发,曹操就顺势将人拿下,一点都不带含糊的。</p>
至于检举揭发的人是谁安排的,大家心里都明白。</p>
短短十几天的时间,颍川士族在朝堂内的势力就被拔掉了大半,引得朝堂震动,但是却没有人敢于发声。</p>
曹操手中的屠刀已经落到了颍川士族身上,其他人又怎么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?</p>
好在曹操并没有赶尽杀绝,主要是荀彧和荀攸的身份地位在这里,多少还要留点情面。</p>
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颍川士族根本不可能是曹操的对手,他们根本不是曹操起家的股东,充其量就是一个下属而已。</p>
也正是在这个时候,董昭在朝堂上提议,希望曹操称公,曹操当然是拒绝,并且表示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匡扶汉室,没有私心,称公之事,休要再提。</p>
曹操已经如此表态了,董昭自然不会继续坚持。</p>
朝会之后,曹操单独召见荀彧,再次询问了荀彧对他称公有什么看法。</p>
这已经是曹操给荀彧最后的机会了,只要荀彧在这个时候服软,带着颍川士族忠心辅佐于他,曹操已然会给颍川士族一口饭吃,不会将他们彻底打压下去。</p>
但是,荀彧依旧没有改口,认为曹操此时称公不合适,理由和上次的一样,甚至连改动一下的意思都没有。</p>
荀彧这个举动就很有意思了,他甚至连装都不愿意装一下,就是反对曹操称公。</p>
所以这一次曹操和荀彧不欢而散,而曹操也加大了对颍川士族的打压力度。</p>
萧寻也听说了曹操和荀彧的第二次谈话,对荀彧的选择很是不解。</p>
如果第一次谈话的时候,荀彧还没有意识到颍川士族根本就不可能是曹操的对手,所以做了错误的决定,还能说得过去;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