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5章 天真还是媚外(1 / 2)

这天晚上,林朝阳与成荫、陈怀恺和江怀延三人在燕影招待所喝了一顿酒,隔天早上便打道回府。</p>

陶玉书正要去上学,见他回来有些惊奇。</p>

“不是请了半个月假吗?怎么今天就回来了?”</p>

林朝阳自嘲的笑了笑,“卷铺盖卷滚蛋了!”</p>

陶玉书面露不解,“滚蛋?不是他们请你去的吗?”</p>

“请我去的怎么了?我是去帮忙,又不是当老太爷的!”</p>

陶玉书柳眉蹙起,追问道:“到底怎么回事?”</p>

林朝阳简单的向她描述了一下情况,陶玉书听完气愤道:“你是他们请去的,他们怎么能这么办事呢?”</p>

“理念冲突嘛!他们已经做了那么多工作,当然不可能因为我的三言两语就改弦更张。</p>

既然解决不掉问题,那就解决掉提出问题的人。再说了,我说的那些问题,可能在有些人眼里也不是问题。”</p>

陶玉书犹自愤愤的替林朝阳打抱不平,他说道:“行了,这点小事对我又没有什么影响,你赶紧去上学吧。”</p>

他一说上学,陶玉书看了一下时间,确实有点晚了,她急忙去穿外套,边穿衣服边问:“那这几天你准备干嘛?去上班?”</p>

“假都请完了,上什么班啊。正好过两天李全福他们搬家,我跟爸去四合院研究研究怎么修房子。”</p>

“也好。”</p>

棉花胡同那处四合院从年前买完到现在三个月了,李全福家一直拖着没搬走,说是年前年后这段时间不好租房子,其实无非就是想占点小便宜,多在那里住几天,就少付几天房租。</p>

正月十五之前,林二春去棉花胡同下了最后通牒,他们家要再不搬走,就到房管所说道说道。</p>

给了点压力,李全福他们家这才磨磨蹭蹭的动了起来,最近刚找到房子,正准备搬家呢。</p>

陶玉书出门去上学,林朝阳想着闲来无事,便骑上自行车来到了位于西长安街七号的燕京市文化局大院。</p>

以前来的时候,文联这栋楼总显得破败、萧条,如今文化行业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时代,连这里也比以前热闹多了,刚进楼便能听到文联各个下属协会办公室里传来的声音。</p>

《燕京文艺》编辑部门口的牌子已经换成了“燕京文学”,这还是刊物改名之后林朝阳第一次来。</p>

编辑们看到他的到来都有些惊讶,章德宁问道:“朝阳,你怎么来了?”</p>

“没事过来看看你。”</p>

章德宁正要给他倒水,听到这话,停下手上的动作,“你但凡换个说词我都能相信。”</p>

被她毫不留情的拆穿了谎言,林朝阳笑了起来,“还是你了解我。”</p>

周燕如对章德宁说道:“他这个人啊,无事不登三宝殿。”</p>

章德宁把茶杯递到林朝阳面前,问道:“这次来什么事啊?总不会是给我送稿子的吧?”</p>

这一年多来,林朝阳的创作方向集中在了长篇小说领域,《燕京文学》的版面是没办法刊发那么长篇幅的作品的,所以章德宁现在对于林朝阳的作品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渴求。</p>

“确实是送稿子。”</p>

这话一出,章德宁满脸讶异,“你也有良心发现的一天?”</p>

林朝阳满头黑线,“你别太过分。”</p>

章德宁收起玩笑,脸上挂上讨好的笑容,“写的短篇还是中篇?还是剧本?”</p>

“都不是。”</p>

林朝阳说着,从怀里掏出一张稿纸。</p>

“这……你什么时候写上诗了。”</p>

看着稿纸上的诗,章德宁发出了疑问。</p>

“不是我写的,是个小朋友写的。”</p>

章德宁看了一眼林朝阳,你才二十出头,说别人小朋友,那对方得多大?</p>

“你先看看。”</p>

听了林朝阳的话,章德宁把目光放在诗上——《阿尔的太阳——献给我的瘦哥哥》。</p>

这首诗并不长,算上引文也不过两百多字,但章德宁读的很慢。</p>

约莫有十多分钟,将这首诗仔仔细细看了四五遍,又不断揣摩着其中的各种意向。</p>

“这诗是写梵高的?”她开口问道。</p>

瘦哥哥、星空、向日葵、红头发、苦艾酒……如果章德宁是在两个多月以前看到这首诗,一定会一头雾水,如坠云里雾里,这些与她生活和阅读方向毫无关系的名词是她难以理解的。</p>

但就在两个多月以前,《梵高之死》发表,作为林朝阳人生中第一位责编,哪怕现在章德宁已经很少负责他的作品发表了,可她仍旧关注了林朝阳的作品。</p>

在《梵高之死》发表之初,她便第一时间阅读了这部小说。</p>

她难以想象这样一部以十九世纪的欧洲为背景,讲述梵高生平故事的小说竟然是自己最熟悉的作者写的。</p>

看完小说她最大的感受是,真想扒开林朝阳脑袋看看里面到底都有些什么样的奇思妙想。</p>

整部小说不仅完美的平衡了故事性和文学性,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悬疑感,让人读来欲罢不能。</p>

《阿尔的太阳——献给我的瘦哥哥》中所提到的许多名词,在《梵高之死》当中都是很重要的元素,所以在看到这首诗之后,章德宁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。</p>

然后通过小说的情节不断反推,很快就明白了这首诗里所要表达的种种意向和情感。</p>

阿尔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,因盛产葡萄酒而闻名,那里是梵高生前最后待的地方,也是他与后印象派画家高更发生龃龉和冲突的地方,梵高还因此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。</p>

阿尔那里有一家小型精神病院,梵高曾一度在那里治疗,诗名和诗里第一句的“去南方”指的就是那里……</p>

在心里将诗句全都注释了一遍,章德宁问:“这诗谁写的?”</p>

“燕大的一个学生,你觉得怎么样?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