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7章(1 / 2)

好在这里田地虽然小,但依靠良好水源,小村子也算是土地肥沃,旱涝保收。</p>

只要人勤快,四季田地不闲,种菜养猪,勉强能够一家子的温饱。</p>

这次灾难还是兵乱所逼,否则就是冬旱粮食减产,也不至于逃荒。</p>

徐根有拿出地契,自然将他名下的土地归还。</p>

不过在人口上有争议。</p>

“我爹夏天时在路上病死了!“徐根有解释道。</p>

当时他们在渝州府城外,大批流民滞留当地,都是住着简易窝棚。</p>

夏天几场暴雨淋湿衣服,受凉就一病不起,拖了半个月死在窝棚里。</p>

那一段时间,在外避灾里面身体弱的人很多病死。</p>

张军头平静的点点头,大笔一挥直接在户本上打了个×:“你以后找到村长,再去县衙换户本!好,下一家!”</p>

徐根有看着父亲名字上的大×,一时间心中酸楚,眼眶发热。</p>

他爹的年纪并不大,还不到六十,身子骨也还硬朗。</p>

就因为暴雨时让几个孙子儿媳能在窝棚里躲雨,自己淋了一夜受凉发烧,又缺医少药,半个月人就去了。</p>

那段时间死的人不少,为了防止瘟疫,死了只能烧不许埋,渝州府兵在外面烧尸的火没有熄灭过。</p>

烧完就倒进大坑,各家人连灰都没有找回。</p>

现在,老家的房子被烧了,户本上的名字也要消了,这个人的痕迹也要从这世上消除,就好像从来没有来过。</p>

唯一留下的就是那些土地,那里有爹几十年辛苦劳作的影子。</p>

徐根宝在人堆里焦躁不安,爹的名字消了,以后能少交一个人的赋税。</p>

可他在来时媳妇已经说了,要他借着这个机会再讨要几块地,以后分家时就能归在自家名下。</p>

现在徐根宝见张军头要地契才拨地,心中打鼓,迟迟不敢开口,只能眼睁睁看着轮到下一家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