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1章(1 / 2)

王小菊终于找到新鲜事,抱上孩子高兴离开。</p>

江枝心里可没这样快乐,该修学堂了,章县令说他不管,哪个村修让自己决定。</p>

江枝现在也在等,二瑞已经去县衙打听各村收税情况的摸底了。</p>

田贵已经说过,连续两年来学习的村子一共十二个,其中有七八个村认真,每一季都按照新技术做的,而且见到成果,今年棉花产量翻倍。</p>

说是翻倍,也就是以前一株棉苗能收三四个桃,现在可以收七八个桃。</p>

其他村虽然也做,但多少都出了问题。</p>

比如说种了早茬苞米不许卖,硬生生拖成老苞米,让后面的庄稼全部推迟。</p>

也比如说红薯起垄,留麦地套种这些遇到阻拦,但都在努力解决中。</p>

江枝觉得这些村就可以把学堂安排上,里面的夫子全村众筹束脩,不限学历,只要能教人识字算术就行。</p>

要是城里有读书人愿意支教一年,除本村的众筹束脩,自己这里可以补贴银子五两,学历越高,补贴越多。</p>

江枝没有要教出几个秀才状元的意思,预算就是一年。</p>

就好像徐家村的孩子一样,一年时间就能教出一批识字、懂道理孩童。</p>

有聪慧能上学的再想办法解决,以后的事情看情况再定。</p>

很快,二瑞就带着一份各村家底回来了。</p>

跟田贵摸到的情况差不多,之前愿意来学习的村交税没有太多麻烦。</p>

其实从江枝几个月前回来时,就把自己想挑几个村筹备学堂的话放出去了。</p>

要求就是村里风气好,作风正派,只要农忙过后到徐家村来提出申请,通过就可以修。</p>

果然,没几天就有三个村来了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