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鸿停止了胡思乱想,想着刑天刚才的问题,他将旁边的一个人体模型点亮。</p>
“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的路径是血管,遍布全身的血管。</p>
在临床上,我们一般是以针管容积计算需要注射的纳米群数量。</p>
一剂针管能一次性往人体注入多达几十万到上百万的纳米机器人。”</p>
“它们进入到人体内后,我们会在体外通过梯度磁场和交变磁场向它们发出控制信号。</p>
纳米群便会根据信号找到病灶,或者释放纳米级的药物分子,或者利用纳米级的工具机械切断病变组织。</p>
这个就需要根据释放程序来预先决定了。”</p>
“有些已经扩散的癌症就比较麻烦了,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利用扇区信号控制技术去协调纳米大军。</p>
这样它们就可以在人体不同部位进行分工合作,比如帮助靶向药跟人体自身免疫细胞更好的融合以发挥药效。</p>
它们就像一群听话的小精灵,在医生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下。。。”</p>
凌鸿在那介绍纳米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具体应用,刑天已经自动将它跟“领航员”覆盖到一起。</p>
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:</p>
“太空环境复杂,在地面建立控制塔的情况下,很难对上百万公里外的一台小工程飞船实施全时段精确控制。</p>
如果效仿纳米生物技术在空间站建设轨道布置一个磁场中枢。</p>
利用纳米机器人的扇区信号控制技术进行现场指挥,或许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效率。</p>
这相当于把领航员内部复杂的结构替代成人体各部器官。</p>
把纳米机器人换成无人太空工程飞船。。。再魔改一下那个扇区信号控制技术。</p>
会不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化学反应???”</p>
到这,刑天突然想到一个关键问题:</p>
建造领航员太空站过程中主要使用的两项技术除了之前的BIM(建筑信息模型技术)外,还需要借助现代装配技术来配合。</p>
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