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嫂没多说什么,就是挺担心,准备了不少东西让她带走。</p>
临行前一晚,嫂子更是拉着她的手说了不少体己话。</p>
“这是这些年你给我的钱,每月我拿走了点儿,剩下的都给你攒着了,你一个闺女在外身上得有钱,要是有什么事儿总归底气足。”</p>
嫂子还说,在外要多长个心眼儿,千万不能露财,必要时候哭哭穷,给她缝了条带兜的裤衩,钱都记得藏进去。</p>
有了看对眼儿的青年也别急着进一步,送个信儿回家他们当哥嫂的也能给把把关......</p>
那晚是继老太太走后,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当做孩子。</p>
接下来的几十年,她是妻子,是妈妈,是奶奶,是很多很多人。</p>
但再也不是孩子。</p>
【那是一九四八年,她十七岁】</p>
在省城干活和县城似乎没什么不一样,东家家里都是相处好几年的人,也就是来铺子买东西的客人换成了生面孔。</p>
一开始或许还有些初来乍到的紧张和新奇,但这时间一长觉得也就那样。</p>
只是东家太太看在眼里,觉得有些不是滋味。</p>
这林丫头十五岁就来了他家干活,相处两年多了,虽不至于当成自家人,但感情真不少。</p>
再加上这也算背井离乡跟着他们来了陌生地儿,自家难免得再多照看几分。</p>
只是该怎么照看这是个问题。</p>
左思右想,东家太太心里有了主意:丫头年纪不小了,婚事得有个章程了,如今丫头哥嫂不在身边,自己怎么也得多给留意着。</p>
那东家太太当真是嘴上功夫了得,三言两语就把她给吹成了一朵花儿,什么模样好方圆百里找不出第二个、手脚麻利能挣钱......</p>
好话跟不要钱一样,她听了都觉得脸红。</p>
但不得不说效果相当显著,她明显察觉到来店里买东西的人都多了。</p>
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