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在那人还要脸,没有什么多余的举动,只临走的时候对自己道了谢。</p>
她没应,甭管是歉还谢,她都不需要。</p>
小敏已经抱在了自己膝下,那就是自己的孩子,她做不到完全一视同仁,但至少比这个亲妈要好一千倍一万倍。</p>
“儿女都是债,还都还不完啊...”</p>
小姑子是公婆的债,她生养的这些孩子又何尝不是。</p>
大儿子早早进了厂,婚事是他师傅介绍的,当时瞧着中规中矩谈不上好坏,后来倒是把自己气得要死。</p>
大闺女那会儿匆忙了些,但好在于家知根知底,又在自己眼皮子底下,哪怕没工作,也有她这个妈给兜底。</p>
下面的姐俩就难过得多了。</p>
“你妈和你二姨年龄都不够结婚,你姥爷那时候在饭店炒菜,这工作接不了班,姐俩就只能选一个顶我的班。”</p>
这事儿没得商量,只能是亲生的小闺女来顶班,谁说都不好使。</p>
但终归是自己养大的孩子,家里也是想尽了办法看能不能把人留下,可是环境使然,只能让小敏下乡。</p>
家里能做的,也就是托人给选个好地方,钱票备足,日子也能好过一点。</p>
“那段时间,我成宿成宿睡不着觉,就怕你二姨怪我。”</p>
“可我也只能让她怪我。”</p>
心疼是一回事儿,但没有哪个当妈的会在儿女的人生大事儿上犯糊涂。</p>
送小敏走的那一天,她跟着火车走了老远,控制不住直掉眼泪,觉得心空了好大一块。</p>
【那是一九七二年,她四十一岁】</p>
七三年初那会儿抽了个空,她和小闺女一起去了趟东北。</p>
亲眼确定了小敏过得还算可以,提着的心放下了大半。</p>
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