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六年前,因为靖王一案受到牵连的官员甚众。</p>
从年少有为的宋将军,到誓死追随他的都督校尉,共计数百人被治罪。算上家眷,命运被改写的人数,达到上千人。</p>
河西军营内,人心惶惶。</p>
一河之隔的游牧外族,虎视眈眈,摩拳擦掌,静等河西军自灭之后,好一举入侵。</p>
西北防线,岌岌可危。</p>
内外交困的危难之际,庆王站了出来。</p>
他先是归顺翎王,做了他的簇拥者,取得了信任之后,顺势接手河西军,并且进行了大力整顿。</p>
丁惟继就是在那时,获得庆王提拔,从而上位,一举登上镇远将军的高位。</p>
外人都传,丁惟继背叛旧主,另择高枝,乘人之危,才有了今日的富贵。</p>
殊不知,庆王和他上下联手,力挽狂澜,于危难之际挽救河西军出水火,很快稳住军心,震慑住了外族入侵的野心,从而守住西北防线。</p>
暗涌之下力挽狂澜,没人看得到 ,太多人只看表面现象。</p>
甚至以讹传讹,杜撰些子虚乌有的桥段,故意抹黑他。</p>
上位之路,本就不算光彩,他也并不是高调张扬的人,以至于被冤枉了数年,也从未向外澄清。一直到近几年,风评才有改观。</p>
没人知道,这个沉默寡言的西北汉子,十六年来忍辱负重,走过怎样的心路。</p>
本就是呕血的一段过往,不提还罢,今日崔石一而再再而三,故意歪曲,在他面前提了又提,用意十分明显。</p>
他在丁惟继心上插刀,把两人强拉硬配,归拢到一个战壕和立场。</p>
不管真假,与奸佞为伍,都让丁惟继觉得十分恶心。</p>
玩弄风云,舌尖上搅弄别人生死的奸臣,跟他这种忠心赤胆,保家卫国的忠臣,怎可同日而语。</p>
要怪也只能怪当时情况紧急,太多人看不透事情的本质,而误会了他。</p>
当年那事儿,除了极少数人知道之外,再无旁人知道内情。</p>
宋将军是一个,牧之是一个。</p>
宋将军以身殉道,宁死不屈,年龄定格在二十三岁。</p>
牧之勉强逃脱,从此之后成了黑户,连自己的名字也无法再用。</p>
他是朝廷通缉的要犯,走投无路之下,不得已落草为寇,改名换姓,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土匪头子麻九爷。</p>
陈年旧事,不提还好,回想起来,就如在丁惟继心头扎针一般疼。</p>
他那双浑浊的眼睛,逐渐变得阴鸷起来。</p>
崔石莫名兴奋。</p>
他最喜玩弄人心,看着刚才还冠冕堂皇跟他周旋敷衍的人,一点点沦陷,双眸中渐渐浮起血红,他忍不住在心头狞笑。</p>
四平八稳的时候,人都像是戴着面具,温文有礼,隐藏真心。</p>
唯有在盛怒之时,才能看透一个人。</p>
丁惟继眼中的血色,让崔石狂喜,魔鬼在他心头忍不住叫嚣。</p>
不管是十六年前,还是十六年后,大家都是绑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,谁也别想逃。</p>
要做恶人,那就都做恶人。</p>
他要再次把丁惟继拉下水,亲眼看着这个老家伙,把当年侥幸逃脱的那些人,一个个送进阎罗殿。</p>
自己只需在旁,吹吹风即可。崔石歪嘴偷笑起来。</p>
凉州城人人敬仰的丁将军,若是一个卖主求荣的货色,他们又会如何看待呢?</p>
明日天亮,把旧事散播一二,丁惟继名声受损,由不得他不去剿匪。</p>
那么,这一招借刀杀人,便没有不成功的道理。</p>
当年逃向青峰寨的那些人,犹如过街老鼠一般,躲在暗处藏了十六年,心智早在疯魔的边沿徘徊。</p>
只需一个引子,便能把青峰寨燃起大火,炸为平地。</p>
崔石坚信,人都是自私的,丁惟继也不例外。</p>
但凡他生出点私心,贪恋金钱权势,就不会甘心经营了十六年的东西,统统化为灰烬。</p>
这一次,摆在那个老东西面前的,只有跟他崔石合作一条路可走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