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真睁开了双眼,看了看旁边的庄玉,双手合十说道:</p>
“庄施主自去厢房歇息便好,贫僧今晚来为贵兄诵经超度。”</p>
笑了笑,庄玉道:</p>
“山中幽静,我多年不经寺庙,便也出来走走。”</p>
“敢问大师,看这寺庙中有屋舍十余间,为何只有你一人在呢。”</p>
慧真也笑了笑,回道:</p>
“此寺院传承悠久,自古以来,便是这绛山、绵山东西两侧,方圆数百里内僧人的避难之地。”</p>
“每当天下大乱,诸侯纷争,世间民不聊生之时,便会有诸多僧人到此避祸。”</p>
“而每当天下安定,世间太平富足之时,僧人多会离开此地,到世间宣扬我佛啊。”</p>
说着,慧真竟不自觉地摇了摇头,似乎他并不太认同,多数僧人的这种做法。</p>
而后,慧真又继续说道:</p>
“贫僧到这北绵寺,是在六十二年前,那时此寺中尚有僧侣九十余人。”</p>
“到了三十年前,便只剩下不到十人了,自二十年前,只有贫僧一人在了。”</p>
“不忍我佛在此受落,贫僧也便留了下来。”</p>
说完后,慧真大师,又不忍摇了摇头。</p>
庄玉也马上对着慧真点头一拜,心中很是敬佩。</p>
稍停了下,庄玉又问道:</p>
“敢问大师,你刚为我兄长所诵读之经,是为何种经书?”</p>
“我刚在堂外,静听大师诵经之声,心中感到极为安定。”</p>
听到此话,慧真拿起了身前的那本泛黄经书,眼神中似乎也在认真回想。</p>
(/96917/96917917/16560576.html)</p>
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