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日子去明州洽谈海贸生意,恰好带了几只红釉瓷器当样品,因为太珍贵,只舍得送出了一半。
恰好。
要不然,还得赶紧去信到江西,这一来一回少说半月,万一平章大人没了兴致,或者干脆把事情给忘了,那可就成了谭家的大损失。
兄长总说自己不够大气,太喜欢斤斤计较。
看这次……
若不是自己留下了那几只红釉瓷器,如何能趁热打铁?
朱塬能看出谭渠的激动,也明白自己大概又犯了个小错,却无所谓。
瓷器的事情之后再谈,朱塬没忘自己为何过来,转而道:“既然你谭家是经营瓷器的,应该挺富裕,为何来这里,嗯……是采购《大明月刊的吧?”
谭渠下意识想要反驳一下少年平章关于自家‘富裕’的说法,想想还是没有画蛇添足,只是道:“谭家也有经营书肆生意,小的恰到京师,见了近日大人主持这《大明月刊颇受青睐,就想着顺道采购一批带回江西贩售。”
朱塬也明白过来。
传续两百余年的地方大族,显然不会再只依靠单纯的瓷器营生,若是他……也肯定会分散一下家族产业过于集中的风险。
嗯。
用后世商业术语来说,这叫‘多元化’。
这么想着,朱塬接着问道:“要采购多少?”
“这印书局只余七百册,小的打算全买,”谭渠说着朝一边的胖子示意:“不曾料到这位何兄也要全包,争执之下,我二人一时失态,惭愧,惭愧,还要再谢大人宽宏。”
七百册。
朱塬第一感觉,放在这年代,大概不算少了,看向张青:“一共印多少册了?”
第一期《大明月刊这个月初凋版付印,朱塬一开始关注了一下,做出安排,最近就没再多问。
因为期待不高。
毕竟毕竟一本杂志,不能说刚刚发行了创刊号,立刻就万众瞩目,成了舆论先锋,指哪打哪,望风披靡。
传媒平台的影响力是需要长期积累的。
因此,虽然近期也感受到周围各色人等都关联到了《大明月刊,但朱塬还是特意和老朱解释过。
不能急。
至少也要等个三五年,等百官万民都习惯了这本杂志的存在,也习惯了其中的消息,才能考虑其他。
张青的声音打断了朱塬快速闪过的思绪:“大人,总计已是印了31600册,多数凋版已是反复清洁修缮,实在无法继续,若要再印,只能刻新版了。”
超过30000册了啊。
朱塬再次意外。
前些日子还问过销售状况,这边回复不错,但,现在看来,这何止是不错,都有人为了采购这份杂志打起来……这显然是非常不错。
之前可没料到。
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,朱塬的印象都是,书籍难卖。
因此,朱塬最初的安排,预计两三万册的印量,大半都要免费发放。
现在的情况,实在让人意外。
随即转向一旁神情还有些畏缩的胖子:“对了,你呢?”
“小的何三,来自杭州……”何三说了句,想想刚才谭渠与眼前这位天大人物相谈甚欢模样,顿时生出强烈危机,扑通又跪了下来,扯着嗓子道:“大人啊,若这书带不回去,东家可要发落俺的啊。”
朱塬:“……”
周围几人见何三模样,表情里都是玩味。
这胖子……
明明一个结交朝廷重臣的机会放在眼前,却抓不住,竟还惦记着自己那不到百贯的小生意。
暴殄天物。
再看人家谭渠,转眼就已搭上,这才是明白人啊。
谭渠见何三如此,虽然刚刚两人还拳脚相向,此时却都有些替他惋惜,自己动作却不慢,连忙道:“大人,这书小的就不要了,让给何兄罢。”
朱塬点头,又示意面前何三:“听到了,起来吧。”
何三却没起来,下意识道:“大人,东家让俺采办一千册,这只有七百……不够哇。”
朱塬再次无语。
你这‘得寸进尺’,让人一点被冒犯的感觉都生不起来啊!
不过,朱塬随即也发现了问题,再次转向张青:“不是只有700册了吗,他要1000册,怎么回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