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灵宝进宫之前,是靖王府的美人,知道这一秘密的人不算少。</p>
只是皇帝宠着她,别人碍于皇上的面子,不提罢了。</p>
心里的不甘,怎地也咽不下去。</p>
韦皇后抽抽噎噎,哭了起来。</p>
早些年还存了傲骨,宁愿跟他们斗一辈子,也不愿意低头。</p>
这几年眼看着皇帝身子骨越来越差,日落西山没了希望。她自己身边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,方才着急起来。</p>
有些事不能琢磨,越想越不甘,越想越气愤,越想心里的仇怨便如滔滔江水,拦也拦不住了。</p>
杀了狗男女犹不解恨。</p>
扪心自问,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?</p>
从豆蔻少女熬到徐娘半老,以后数着日子等死?</p>
韦皇后出身高官之家,祖父曾做到宰相,父亲虽不及祖父才高,高低也是个京中二品大员。</p>
她作为家中独女,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,父母宠爱,兄友弟恭,从未被人嫌弃过。</p>
原以为成亲之后,皇帝也会把她捧在手心上,珍之重之,和和美美过一辈子,谁知半路杀出个潘灵宝,抢走了本该属于她的宠爱。</p>
韦皇后不甘心啊!</p>
这辈子没从男人身上体会到一丁点的宠爱,这跟白活有什么两样。</p>
愤恨,憋屈,让她咽不下这口气。</p>
她一门心思想要在皇帝死之前,揭穿潘氏的真面目,让潘氏在世人面前颜面扫地。</p>
让皇帝懊悔终身。</p>
当年偷偷送出王府的那个女孩,便是对付潘氏最合适的武器。</p>
她花了数年搜集信息,方才探得底细,本以为让崔石去办这事儿,准会天衣无缝,谁知却功亏一篑。</p>
胜利在望,临门一脚,脚下崴泥,前功尽弃。</p>
搁到谁身上,都咽不下这口气。</p>
韦氏心火烧得胸口发烫,怎么也平静不下来。</p>
焦嬷嬷又劝:“皇后娘娘糊涂,这些年您都忍过来了,何必在意最后这三天五日的。</p>
越是这个时候,您越要纵着潘氏,最好她不知天高地厚,最好她出手狠辣毫无顾忌,最好她亲手杀掉主子爷。”</p>
焦嬷嬷脱口而出,说完又害怕,捂着嘴巴左顾右盼,生怕旁人听到。</p>
“这屋子里都是自己人,你且大胆说,有我护着你。”</p>
韦皇后给她壮胆。</p>
焦嬷嬷讪笑了声,这才压低声音又道:“老话说得好,螳螂捕蝉黄雀在后,您莫要一门心思做螳螂,得想着法子做黄雀才行。</p>
咱们不声不响,只等姓潘的露出马脚,自己栽倒。到时候咱们不费吹灰之力,便能捡个大便宜,何乐而不为呢。</p>
只等万岁爷一咽气,您就可以名正言顺把潘氏给扳倒。若想给她留点脸面,就说万岁爷对她深情难忘,允她陪葬。若撕破了脸,大可把她的丑事在世人面前揭穿。到那时候,世人唾弃,青史留恶名,她还拿什么与您相提并论?</p>
后人只知你娴静端庄的皇后娘娘,谁还记得她那样的贱女人。您呀,把心放到肚子里,擎等着便好。”</p>
如此一安慰,韦皇后心头郁结,慢慢散去,竟也顺着焦嬷嬷的思路,往下畅想起来。</p>
“嬷嬷你说,若是挑选过继的子嗣,该选谁呢?”</p>
焦嬷嬷拧眉,玩笑道:“能选韦氏子弟自然最好。”</p>
韦皇后嗔怪一眼,怪道:“嬷嬷糊涂了,韦氏子弟乃是外戚,怎可过继。朝中百官他们肯定不允的。”</p>
焦嬷嬷叹口气:“那就从皇族宗亲里边挑一个。亲王里头,也就庆王府上孩子多。只是孩子多,麻烦也多。”</p>
她眼珠一转,不无担忧道:“万岁爷当年处心积虑,拼了半条命方才登上宝座,到最后却为他人作嫁衣,别说他老人家了,连我心里都愤愤不平。”</p>
说完又是高声叹了口气。</p>
愤愤不平又有何用,心眼子多如筛子,算计兄弟夺取了宝座,奈何自己命根子不争气,后宫佳丽三千,也鼓捣不出一个儿子来。</p>
又能怪谁呢。</p>
想到这,焦嬷嬷心里连皇后娘娘一起埋怨。</p>